最近啊,在胃癌治疗这一块,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指征的事儿可太受关注了。就拿我接触的一个患者来说吧,老张,他之前被查出早期胃癌,做了内镜治疗。本来以为这病就这么治好了,结果后续复查的时候,情况却有点不太妙。
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,内镜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,像EMR(内镜下黏膜切除术)和ESD(内镜下黏膜剥离术),这俩能把早期的癌组织切除。但是呢,有一部分患者做完内镜治疗后,还是存在复发的风险。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,到底哪些情况是需要追加手术的。
基于病理高危因素的多中心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。不同地方的医院一起合作,收集大量患者的病理资料。比如说肿瘤的大小、侵犯的深度、有没有脉管侵犯这些病理因素。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,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复发的可能性。
就拿老张来说,他做完内镜治疗后,病理结果显示肿瘤有脉管侵犯。这就是一个高危因素,说明他复发的风险比较高。后来经过综合评估,医生建议他追加手术。老张一开始特别犹豫,毕竟刚做完一次手术,身体还没恢复好,再做手术他有点害怕。但是不做的话,又担心癌症复发。在反复考虑之后,老张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追加手术。
现在有一些药物在辅助治疗早期胃癌上也有一定的作用。比如替吉奥,它是一种口服的化疗药物。在患者做完内镜治疗或者追加手术后,服用替吉奥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。但是这药也有一些副作用,像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这些。但是总体来说,对于降低复发风险还是有帮助的。
还有一个成功案例,李大爷也是早期胃癌患者,做了ESD手术。术后病理显示有一些高危因素,医生建议他追加手术而且服用替吉奥进行辅助治疗。李大爷积极配合,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恢复,现在身体状况很不错,复查也没有发现复发的迹象。
我们现在招募EMR/ESD术后胃腺癌患者,就是为了能收集更多的数据,进一步研究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的指征。通过对更多患者的研究,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判断哪些患者需要追加手术,哪些患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治疗和观察。这样就能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合适的治疗方案,提高治疗的效果,降低复发的风险。
相关文章
返回